「學習共同體」理念在教師專業成長的應用
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郭金國教授
新北市立鶯歌工商 高珮綺教師
台北市立南港高工 黃俊程教師
壹、前言
教育變革與社會進步中教育環境的轉變,師道尊嚴的急速式微,教師專業面臨了莫大的衝擊,已從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轉向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,然而教師在教師教學生涯中,應該有一個可以讓教師了解自己教學之優劣得失,並且從不斷的自我了解與檢視中獲得成長契機的回饋機制。有鑑於此,佐藤學(2012)提倡以學習共同體為主軸,鼓勵教師以自我省思及同儕專業互動為成長手段,以精進教學和班級經營為主要成長內涵。本文主要目的探討佐藤學(2012)提倡學習共同體理念對教師專業成長之應用,透過文獻探討進而分析學習共同體面對教師專業成長應有的策略。
貳、學習共同體的三大哲學
學習共同體的三大哲學基礎分別為(佐藤學,2012)
(一) 公共性哲學:學校是一個開放性的公共空間,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意願,讓家長、教師、學生、社區人員來參觀教學現場,不批評教學的好壞,而是使教師得以建立「同僚性」。
(二) 民主主義的哲學:提供教師專業對話的學習機會,讓教師營造「互惠學習」(reciprocal learning)的情境。
(三) 追求卓越的哲學:在教學現場以聆聽與問答的氣氛中,形成高層次的學習環境,使教師的學習成長得以「伸展跳躍」。
參、學習共同體在教師專業成長的精神
將學習共同體的理念在教師專業成長的精神簡述如下:
一、 教師專業成長目標
學習共同體強調「實現每一個學習個體的學習,讓學習個體充分體會學習的快樂」。教師因長久沉靜在自己的職業文化中,失去對周遭事物的敏感性,因鼓勵教師與自己、同事對嶄新的事物進行對話交流,而教師專業成長在培養教師教學技能和自我再學習的態度,使他們研究自己的教學現場,並給予教學現場建議,形成專業成長的契機,使教師可加以實現。
二、 互惠學習
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,教師應利用各種機會和管道,互相學習,彼此成長。小組「互惠學習」有助於學習的伸展跳躍,教師應致力確保小組中的每一個成員,都能在平等的立足點參與學習。在小組學習過程中,不應該是「懂的教不懂的」,而應該是「互相學習」的關係。
三、 教師同僚的受業研究
為了使每個教師成為學習專家,教師同儕應進行授業研究(lesson study),授業研究三步驟(參考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步驟,如下(圖一):
(1)觀察前會談:共同討論觀察重點,並尊重教師意見,擬定計畫。
(2)入室教學觀察:觀察教學現場中的課程設計與教學、班級經營與輔導,並作觀察記錄(例如:選擇性逐字記錄、座位表為基礎觀察記錄、軼事紀錄、錄影、錄音等。)
(3)教學觀察分析與回饋:就觀課後記錄,充分與教師探討教學現況的個別學生學習情形,給予專業成長與回饋並分享成果。
推動教師授業研究,除了可以形塑教師專業社群,強化教師教學知能,最重要的,是能關注到個別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,診斷並改善學習潛在的問題,確保孩子的學習成功。
肆、學習共同體面對教師專業成長應有的策略
一、培養開放的態度:正向思考、真心接納
教師應先培養開放的態度,如積極的聆聽各種不同的聲音,樂於嘗試新的做法與變革,積極勇敢採取行動,累積自我成長的經驗。
二、營造友善的關係:同儕專業對話、建立溝通橋樑
「對話」是在平等的基礎上建立相互尊敬的關係(歐用生 1996),在與他人溝通對話中共同思考、共同參與情境,把教師同仁視為益友關係,以聚焦方式分享經驗、公開討論一起共創學習精進;可以利用Facebook建立專業社群、E-mail、午餐用餐時間等,都是很好的溝通管道與資源。
三、建立教學檔案:詳實記錄教學、自我省思修正
每位教師應詳實記錄教學現況並建立教學檔案(如:教學方案、教學工具、學生學習單等),與教學後的省思(如:教學進度掌控、學生學習回饋等),以充分掌握過往經驗,並隨時補充之,以利教學現況修正與精進。
四、提昇教師專業素養:尋求專業協助、持續增廣新知
建立教師「專業榮譽感」(Professional Pride)(嚴長壽,2011),使教師對自己的工作感到驕傲,並自發性的主動尋求專業成長,利用課餘時間研習或進修,隨時吸收新知,充實教學技巧及班級輔導知能。
五、親師生共同精進與成長:建立親師信任、共同參加學習
打開學校的大門,邀請家長實際參與學生的學習,一方面建立家長對教師的信任,一方面與孩子共同學習,無形中激勵孩子的學習意願,使學生主動學習、親子關係和諧,創造更美好的學習環境。
伍、從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看到教師學習共同體如何追求卓越的教學環境
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是現今教育改革中重要的一環,而我卻慶幸地搭上這前導的列隊中,原是業務上的需求,而我是被動的參予其中,但老天卻給予我一個很好的夥伴-張老師,是一位教學資歷十年以上的資深教師,在這計畫中,我這位新進教師從中獲得很多的建言與鼓勵。我很慶幸自己可以在教學生涯初期就交到可以教學相長的夥伴。原以為「教師專業發展評鑑」是以評鑑教師教學成效為主,但進入這領域之後,發現「評鑑」並不是重點,而是在專業討論、同儕視導下的「自我反省與成長」,這才是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重點。
洪老師是一位英文老師,在升學為主的教育環境下,他以獨特的英文口語教學為主,帶動學生了解語言的奧妙,並每五年左右更新教學活動,並在教學上精益求精的精神是我在這團隊中,看到了他的教學熱誠。當他在進行教學演示時,身上總是帶著光芒,不僅研發了新穎的教材(簡報、教學活動、媒體等),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,並自製學生學習座位表登記簿,將每一位學生的英文程度作紀錄,並給予個別化的教學進度。他秉持學生的品德教育大於成績優劣的目標,並與學生一邊學習一邊成長,只是期望自己在未來的教學中可以求新求變。
他曾感嘆地說到教學初期並沒有像我這麼好,有這樣的計畫可以與其他教師討論教學活動,很多時候是自己孤軍奮戰,往往有種想要與人討論的衝勁,卻每每都失落的回到自己的位子上,他承認不是每一次教學活動都是成功的,也是有失敗的,但在這些失敗的教案中,他會獲得更多的啟發;我從他身上看到,一位教師的教學熱誠是需要有人讚美與分享,我們在討論教學活動中,我們提出的建議,他都會吸收後再反向給我們更好的建議,他是一位樂於與人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,更積極參與各種研習。 結語
從傳統的教學現場教師之間的關係是「獨學而無友」(歐用生,1996),認為教學能力和教學技巧都是個人獨自學習而來的,而然在現今多元開放的社會中,「教師專業成長」可以說是現今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措施,而「教師學習共同體」在我眼中,它是一個工具,令我們可以達到專業成長,不管是同科教師、異科教師都可以互相學習,同科可以增加單科專業的深度,異科增加教學的廣度,不管在哪一個方面看,人是互助成長,教師之間關係轉變為學習共同體的模式,由競爭的教學環境轉化成互助、共生、合作的學習,教師不在只是知識的傳遞,更是學習專家、省思的實踐家、與同事交互作用擦出智慧的火光;學習共同體呈現21世紀型學校願景的概念:將學校是為孩子互相學習成長、教師互相學習成為專家、以及家長與社區居民透過參與,互相學習成長的場所,身為教育工作現場的教師們更責無旁貸將此責任揹起,用心的對待孩子。
參考書目
黃郁倫、鍾啟泉(譯)(2012)。佐藤學著。學習的革命:從教室出發的改變。臺北市:天下雜誌。P.27
黃郁倫(2012)。激發學習的快樂與潛能─「學習共同體」在日本教育改革中的導入及實行。教師天地,171,39-42。
歐用生著(1996)。教師專業成長。師大書苑。P.87,P.84
嚴長壽著(2011)。教育應該不一樣。天下遠見。P.182
留言列表